最早说话的婴儿(把婴儿聚在一起不教说话)

 魔术铺   2023-01-22 14:01:02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不会说话的婴儿,却能通过毫无章法的咿咿呀呀,完成初步的沟通交流。

就好像这些宝宝掌握着特殊的“婴语”,天生具备语言天赋。

那么如果把很多不会说话的婴儿聚到一起,不教他们说话,随着他们的成长会产生新的语言吗?

对于这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其实早在古埃及时代,就曾有人做出荒诞大胆的试验——真把两个刚出生的婴儿,关进了小黑屋,而最后的试验结果,可能在很多人意料之外。

埃及法老“荒诞”的试验

公元6世纪时,古埃及有位法老叫普萨美提克一世,为向世人证明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他设计了一个荒诞的试验。

普萨美提克一世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接受过任何语言教育的前提下,能够说出古埃及语,那么自然能证明埃及语是人类最初的语言。

于是他从奴隶家庭中找来两个新生儿,将他们交给一个荒无人烟地区的牧民抚养,并命令牧民不许和婴儿说话,将他们关进了一间小黑屋中。

2年时间过去,牧羊人向普萨美提克一世复命,表示婴儿说出的第一句话为“beccos”。

普萨美提克一世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可他查来查去,发现埃及语中并没有这个词,倒是弗里几亚语中有个单词发音类似,意思是“面包”。

因此普萨美提克一世得出结论:弗里几亚语才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

被再三重复的“语言剥夺实验”

从如今的科学理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语言剥夺实验”有着诸多缺陷,比如样本数量太小、无法排除偶然性、数据误差太大等等。

即便婴儿看似说出了某个单词,也可能只是随口而出的无意义音节。

然而,在此后的数千年间,仍有很多人重复了类似试验,比如暴君腓特烈二世,他甚至还设计了“进阶版”的语言剥夺实验。

他将几个新生儿抓进皇宫,除了不让任何人教他们说话外,这些孩子也被禁止见面交流。

4年时间过后,这些孩子最多也只会发出一些哼哼唧唧的声音,而且等后来他们被允许与他人交流之后,却再也没能学会说话,这些孩子在智商、情商等方面的表现也远不如常人。

事实上,虽然在现代社会,类似的试验早已经被禁止研究,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仍然有婴儿被迫处于语言剥夺状态中。

比如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某小镇中,一位少女在出生后,被狠心的父母囚禁了13年,当她被人发现并救出后,不仅无法说话,甚至就连走路都不会,而且她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与幼儿无异。

之后数年时间里,虽然这名女孩被送往专门的机构训练学习,但仍然只能认识有限的几个单词,专家们研究后认为,人类虽然天生具备语言天赋,以及学习语言的能力,但这种天赋必须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激发,才能真正学会说话,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段的话,孩子就会永久性地丧失语言能力。

要抓住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1967年,美国学者洛菲尔德提出了“语言学习关键期”的概念,此后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教育家都对其展开研究。

有专家发现,4岁前是孩子整个语言学习期的分水岭,9个月到2岁的孩子,处于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岁-4岁的孩子,则处于表达语言的关键期。

换句话说,4岁前都是孩子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词汇储存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我们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他们正确的语言信息输入,抓住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帮娃学会流利地说话。

比如在孩子2岁前,我们与宝宝进行互动时,要放缓语调、张大口型,多对其进行语言输入,虽然宝宝无法准确明白语言的含义,但我们通过声情并茂地表达,一样可以让他们试着理解大概的含义,为将来的语言学习打好基础。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还可以引导其积极进行表达,与其进行简单的对话,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帮娃积累词汇,抓住“学习关键期”,使其习得表达语言的能力。

结语:

虽然人类天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天赋,但简单地把婴儿们放到一起,并不能产出新的语言。

我们要想让宝宝正常地学会说话,应该抓住其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予他们正确的语言输入,否则一旦错过,很容易对其语言发育导致消极影响。

今日话题:你对上面那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怎么看?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46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