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 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有哪些

 魔术铺   2023-03-30 10:18:40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以及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目了然!这份关于糖尿病知识的科普目录,是我看过的最全总结

导读: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西方化和人口老龄化,肥胖率上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现我国成年人患病率达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高达15.5%,预计有高达1.5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更为严重的是在糖尿病前期如果不进行干预,大约有1/3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而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强调综合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及血糖自我检测五项内容,即 以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情予以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糖尿病教育及血糖自我检测是保证治疗实施的必要手段 。在糖尿病的康复治疗中,糖尿病康复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可以说糖尿病的康复教育是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可使他们了解 糖尿病的特点、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和相应措施; 通过血糖和尿糖的监测可以进行 自我饮食调整,并使医生了解降糖药物的使用及病情变化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为了让糖友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笔者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科普。但有糖友私信笔者说糖尿病的知识不成体系,在笔者的主页很难翻到,所以为了方便大家,下面就来总结一下。

一、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从“正常人”到“糖尿病病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关于糖尿病,这6点许多人都理解错了!|居家康复第12讲》

《研究表明:爱吃肉比吃糖更容易患糖尿病!对此你怎么看?》

《血糖值偏高,但没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需要治疗吗?今天总算知道了》

《 夜间尿频不一定是糖尿病,还可能是这些病的征兆! 》

《 同时得了糖尿病和高血压,该怎么办?要注意什么?今天总算知道了 》

《 怀孕后血糖升高是怎么回事?是糖尿病吗?今天总算知道了 》

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知识

《 得了糖尿病,用药物治疗选中药还是西药?看完这篇你就全明白了! 》

《 得了糖尿病,到底能不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

《 关于口服降糖药的5个知识,值得您知道!|居家康复第8讲 》

《 得了糖尿病,选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这些因素才是选择的关键! 》

《 得了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效果越来越差该怎么办?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忘记吃降糖药了到底应该怎么办?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 你了解胰岛素吗?家有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知道这6点!

《 得了糖尿病,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注射胰岛素?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长期注射胰岛素会产生依赖吗?有什么副作用?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中医药治疗?看完你就懂了!

《得了糖尿病,在服用阿卡波糖期间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总算知道了》

《得了糖尿病,在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可算知道了》

《得了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有哪些不良反应?今天总算知道了》

三、并发症知识

《得了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该如何预防?看完你就懂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该怎样预防?看完你就懂了!》

《得了糖尿病,为什么会容易脚肿?该如何避免?看完你就懂了!》

《得了糖尿病,突然感到头晕是怎么一回事?该怎么办?看完你就懂了》

《得了糖尿病,为什么伤口不易好?面对伤口该怎么办?看完你就懂了》

《 警惕!比高血糖更危险的是低血糖,这些方法“糖友”必须要知道! 》

《 得了糖尿病,该如何避免肾脏受损?看完你就懂了! 》

《 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该怎么预防?今天总算知道了 》

《 得了糖尿病,出现这5个症状千万别忽视,这是病情变化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运动与饮食疗法知识

《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吃糖吗?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糖尿病人该怎么进行饮食治疗?避开这4大误区就对了!》

《糖尿病人进行运动锻炼要注意这6个细节,必知|居家康复第7讲》

《只要掌握这3个技巧,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喝粥,后悔现在才知道!》

《糖类含量很高,却适合糖尿病和肥胖者,国人不知食却便宜日本人!》

《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吃水果?需要注意些什么?看完你就懂了!》

《得了糖尿病,到底还能不能喝酒?需要注意什么?看完你就懂了!》

《过年了,糖尿病患者的年夜饭应该怎么吃最 健康 ?今天总算知道了》

五、血糖监测知识

《 得了糖尿病,血糖到底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最好?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自测血糖时需要注意什么?测空腹还是餐后血糖?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到底应该如何选购和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空腹血糖比餐后血糖高怎么回事?咋办?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还要控制这些指标,可惜很多人不知! 》

《 如何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糖化和血糖到底哪个好?今天总算知道了 》

《 得了糖尿病,测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好处?多久要测一次?看完你就懂了! 》

《 春节期间血糖易波动,糖友要注意什么?医生:记住这4点就够了! 》

六、糖尿病的预防知识

《 警惕!除了血糖,糖尿病人还需定期检查这些项目,可惜很多人忽视 》

《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初患糖尿病,除了血糖,还要检查这些项目,可惜很多人不知! 》

《 得了糖尿病,要不要吃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看完你就懂了 》

《 得了糖尿病,为什么血糖控制很好却照样出现并发症?看完你就懂了 》

参考文献:《疾病康复》p329~335,张绍岚主编。

糖尿病的科普短文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6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抗。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几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发现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胰腺β细胞功能的保护,必须选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增敏剂,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疗,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岛素得以“复活”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就可使血糖能够重新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摄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达到长期稳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体可长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

tnbxc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而不是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有关糖尿病的论文可以有哪些题目可写?

命题:《浅谈糖尿病治愈三要素》

前言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劳损。胰岛劳损的原因有如下诸点:

1.病毒损害。比如,病毒性心肌炎,腮腺炎,引发的糖尿病。

2.B细胞释放胰岛素功能不足。

3.细胞膜上受体对胰岛素抵抗。

......................

传统的治疗糖尿病方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给全世界的,按照这个方案,在糖尿病这块领地验证了美国人这套医法有关键性的学术错误;

1.饮食管理。美国人主张碳水化合物占全天食物的60%,错在只考虑了热量供给,忽视了碳水化合物对劳损的胰岛的刺激,加重了胰岛的劳损。

2.美国人推荐的降糖药,两大类:双胍类、磺脲类,都是刺激胰岛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本已劳损的胰岛,要每天刺激他一下,直至枯竭。

美国人错,全世界跟着错,50年来,对糖尿病得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又不能不接受的结论:糖尿病无法治愈。

治愈糖尿病三要素:

论证:

第一要素:科学的管理饮食。把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中的汤水化合物控制在20%以下,减少对胰岛的刺激。蛋白质食物占主食70%。脂类占10%。

每天都要摄入抗氧化食物,清除自由基。因为自由基过多,是加重胰岛劳损的重要因素。抗氧化指数高的食物,美国农业部做的PK,依次是:蓝莓 、草莓、西红柿、胡萝卜。

第二要素:改善细胞膜受体成分,膜上受体中欧米茄-3 不足时,能出现受体抵抗现象,所以,糖尿病人每天都应摄入深海海鱼、海藻类、核桃或服用亚麻油。

第三要素:中药现代化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比如:冬虫夏草、葛根、玉米须、淮山、枸杞子等,有修复劳损胰岛的作用。

结论:2型糖尿病把握住治疗三要素,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科普创新月】带您认识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常规检查包括:血糖、尿糖、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血脂、免疫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

为了更好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好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我们制 定了三级预防目标: 一级预防目标:控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目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需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如何控制糖尿病,了解控制好糖尿病对 健康 的益处。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方面:

1、饮食方面:

做到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丰富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如经常性低血糖,可适当加餐;少食用血糖指数高的食物,如甜点、汽水;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

2、运动方面:

合理运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 健康 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温馨提示: 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患者的心率应达到个体最大耗氧量时心率的60%,也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心率=170-年龄。

3、自我监测血糖:

自我监测血糖是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可以选择餐前/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运动前后;如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4、药物注射方法:

当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就需要借助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规范的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方法:

5、胰岛素的保存

Ø 未拆封的药物2 -8 冷藏保存,不能冷冻或日曝晒

Ø 已拆封的药物25 -30 以下,室温使用可保存1个月

6、胰岛素注射用针头为一次性使用

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有:注射疼痛、皮下脂肪增生、注射部位感染、针头堵塞、影响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针头折断。

7、低血糖的预防:

只要能正确掌握胰岛素笔的使用及注射方法,就能确保胰岛素药物治疗的最佳疗效,同时通过血糖监测、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安排运动亦可有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如出现心跳加速、头晕想睡、四肢无力、饥饿、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需及时测血糖,当血糖 3.9mmol/L时,记住两个“15”,即: “吃15g食物等15分钟”后复测血糖

快速升糖的15克含糖食物有:以下食品

3/4杯苏打水 250ml牛奶 150ml可乐 150ml橘子汁 3-5颗硬糖

注: 以上食品在发生低血糖时选择其一

如果血糖没有上升,就再进食一份15克碳水化合物。然后再等待15分钟后,再次检查您的血糖。如果血糖仍然很低,或出现意识昏迷,需即刻送医院救治。

特别提醒: 如同时服用阿卡波糖的患者,预防或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上述食物而不是糕点等其他碳水化合物,因为阿卡波糖会抑制多糖的分解,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因此碳水化合物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有效治疗低血糖。

8、 足部皮肤护理

足部皮肤护理和保养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环节。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注意足部卫生和避免足部外伤,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鞋袜要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不要穿过紧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给足部增加负担;糖尿病患者洗脚时要注意,洗脚时间不超过15分钟,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彻底擦干,因为如果毛巾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肤不易察觉的创伤,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足部出现伤口需及时到医院就医,切勿自行处理,影响伤口恢复。

如果糖尿病患者做到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加强自我管理、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积极的治疗,勇敢的面对,可以很好的延缓糖尿病急性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享受 健康 生活!

内分泌科:王岚

科普|带您了解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是我国人群中很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平稳,尽量避免和减轻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有哪些危害?要怎样防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糖尿病需长期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糖尿病患者利用血糖的能力本就下降,加上血糖升高会导致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从而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输送,双重因素叠加会导致细胞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影响各个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脑、肾、皮肤、骨骼、肌肉等的正常功能,表现出多种症状。其中,“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是典型症状。糖尿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会有感染特别是皮肤感染现象,皮肤出现疖子、痈,或外伤后破溃长期不愈合;不明原因的骨质疏松,以及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牙龈病等症状。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控制好血糖,否则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功能衰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不过,患上糖尿病也不必过分害怕,只要坚持用药,坚持监测血糖,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尿液、四肢、血压,日常生活养成“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按点睡”等好习惯,就能够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状态,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从饮食入手控制血糖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吃或不吃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食物,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糖果、蜜饯、蜂蜜、加糖饮料以及各种中西式甜点等。若爱吃甜食,建议选择用木糖醇或阿斯巴甜等代糖调味的食物。此外,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米饭、红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等在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较快,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同样要限量食用;一些节令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也是糖尿病患者需格外“忌口”的。

除了糖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控制盐分和油脂的摄入,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及油炸、油煎、油酥食物。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烹调时,应尽量选用植物油,并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炖、清蒸、水煮、凉拌等。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案应根据病情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限制,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肥胖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有助减轻体重。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9 10点、15 16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加餐。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少吃流食,如面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因为这些食物口感软烂很好消化,升糖速度很快,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调养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调养。

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便携化、智能化血糖监测仪的逐步普及,患者在家中便能自我监测血糖,这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期间,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三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率可适当降低。

坚持运动

研究表明,定期适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或心脏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较低。运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能够帮助胰岛细胞发挥功能,使其分泌更多胰岛素,有利于降低血糖。散步、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适量喝茶

研究表明,喝茶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绿茶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抑制淀粉酶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长期喝绿茶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助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和稀释血糖。

戒烟戒酒

吸烟、饮酒容易引起微血管、大血管病变等并发症,还会引起血糖升高,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也很大。空腹大量饮酒容易引起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会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使低血糖不易被发现,非常危险。

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会延缓人体对于胰岛素的反应,从而加大病情的控制难度。糖尿病患者适当减重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灵敏性,有利于改善血糖水平,减少对于胰岛素药物的依赖。

减轻精神压力

精神紧张时,肾上腺会分泌更多的皮质激素,又称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让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使血糖上升,增加胰岛素的需要量,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使病情加重。深呼吸是简单易行的减压方法。

做好足部护理

糖尿病容易损害足部神经系统,使人的感受变迟钝,让人难以发现小的足部伤口,延误治疗,造成严重的足部感染。患者可每天用温水及肥皂洗脚,注意擦干脚趾缝隙之间的水分,防止滋生细菌。尽量穿牛皮或者羊皮鞋,并穿着干净的袜子,以保护足部。

保证良好睡眠

睡眠不足会直接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导致内分泌失调,而且影响胰岛细胞的呼吸和代谢,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养成不间断睡足7~8小时的习惯。

来源 | 中国医药报

糖尿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胰岛素

上文说到,我们身体里的细胞那么多,不同的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又总是在变动当中,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缺乏能量;又是怎么通知肝脏和肌肉,并从中提取葡萄糖分子以供身体需要呢?

胰岛素:血糖减压阀

我们聪明的身体的应对思路是这样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想要设计开发出(或者说,由进化发展出)一套信号收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身体上百万亿细胞的能量需求是不现实的,这套系统即便是能开发出来,可能需要消耗的细胞数量不会少于需要被监测的对象,这种叠床架屋的思路不是进化所擅长的。

我们身体的对策是,不需要专门照看每个细胞,只要设计一套血糖稳压系统,能够保证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水平衡定即可。在这套系统的操纵下,身体所有的细胞,都可以稳定地从血液中汲取能量来源。如果所需能量很多,血糖稳压系统可以为血液注入更多葡萄糖以满足供应;如果细胞恰好不需要那么多能量,那么这套血糖稳压系统也可以及时停止将更多的葡萄糖输入血液中,防止血液中积累不必要的高浓度糖分子。

想象起来,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实类似于我们用来熬粥的高压锅上的限压阀,它可以将锅内的气压维持在恒定范围内:气压过高,高压蒸汽可以通过限压阀排泄而出,气压过低,那么限压阀起到封闭作用、从而继续在锅内积蓄气压。

                           

高压锅限压阀的简单工作原理。气体可以从气孔2流出,直接接触限压阀。当气压未达到限定值时,蒸汽不足以顶起限压阀,气道封闭,压力继续升高。当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高压蒸汽顶起限压阀,气体外泄,降低锅内压力。(图片来自res.tongyi.com)

我们身体里的这套血糖稳压系统,主要就是两个蛋白质分子的作用: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

图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原理(绘图 李欣磊)

两个分子的功能恰好相反。胰岛素的功能是血糖“减压”:当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时,胰腺上的胰岛素合成细胞——贝塔细胞(beta cell)——启动分泌程序,将富含胰岛素蛋白的囊泡释放入血液。胰岛素能够激活那些储存糖原的细胞,也就是肌肉和肝脏细胞,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大量运输进细胞、合成糖原并储存起来。这等于是在机体能量富余状态下的储备措施。

反过来,胰高血糖素的功能则是血糖“升压”:当血糖水平过低时,胰腺上的阿尔法细胞(alpha cell)分泌胰高血糖素,而它可以反胰岛素之道而行之,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并注入血液,提供更多的能量供给。

??

贝塔细胞(绿色)和阿尔法细胞(红色)的荧光显微照片。我们在后文中还会反复提及这两团功能极其重要的细胞。读者们可能已经注意到,负责血糖“减压”和“升压”的细胞位置上非常靠近,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已经知道,两组功能相反的细胞之间也有直接的相互作用,以保证血糖水平的精确调控。(图片来自 )

当然,这套血糖稳压系统比我们说的要复杂的多。

事实上,身体并不必要、也是没有能力把血糖水平始终维持在一个刻板的水平上。要知道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而我们并非二十四小时一刻不停地、用匀速在吃一种质地均匀的颗粒状食物。一般而言,我们一天就吃三顿饭,饭与饭之间的间隔时间,短则几个钟头长的话就没谱(依我们工作或者游戏的状态而定),每顿饭的食物总是要为我们提供几个小时的能量。

因此可以想象,每顿饭之前、我们感到饥饿的时候,血糖水平会处在一个相对低谷,而饱餐一顿之后血糖会有一个急剧飙高的“尖峰时刻”。因此,血糖的规律性波动也是正常现象不足为奇。举例来说,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建议,空腹血糖的正常水平约在5.5 毫摩尔每升(约100毫克每100毫升)附近,而餐前/餐后的血糖合理水平则差不多在5-7.2和10左右。

??

一天当中正常的血糖波动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如红色实线所示,血糖水平在三顿饭前后会有急剧的波动,上升幅度可以到达100%。与之密切相关的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蓝色实线)的波动:可以看到,胰岛素几乎随着血糖上升应声而起,肩负着将血糖水平迅速调整回本底水平的艰巨使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食物中淀粉含量低而糖类含量高(红色虚线),那么血糖波动水平还会更加剧烈和危险,这也是为什么高糖食物(例如软饮料)不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图片来自英文维基百科)

而正因为如此,除了维持血糖在一般状态下的水平稳定之外,胰岛素还肩负着在餐后的血糖尖峰时刻力挽狂澜、维持血糖水平不要高得太太离谱的艰巨使命。与此同时,我们人类作为杂食、甚至还偏好肉食的动物,食物中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还颇多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分子,这些能量分子的代谢又和葡萄糖之间有复杂和微妙的联系。但是总而言之,我们身体这套血糖稳压系统,特别是胰岛素这个血糖减压阀,其意义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

减压阀的工作原理

区区一个限压阀,工作起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还是拿高压锅的限压阀为例来说明问题吧。我们知道,高压锅限压阀的减压效果本质上是两个功能的结合:首先,阀门要有能力判断锅内气压水平是否已经超过允许值;其次,在气压水平超过允许值之后应该有相应的减压机制。

这两个功能实现起来倒是也相当简便:锅内的空气通过一根很细的管子通往锅外,而限压阀压在管子出口处封闭空气的流出。只有当锅内气体压力过大时才会顶起限压阀排出气体。限压阀的重量设定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以保证只有锅内气体的压力超过一个预先设置的允许范围时,才会导致限压阀被顶起。

因此,这套简单的机械构造具备了任何自动减压系统都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限压阀的重量起到了实时监测压力的功能;而限压阀被顶起则起到了迅速减小压力的功能。

以小见大,我们身体中的胰岛素系统,虽然要比区区一个高压锅复杂和精密许多许多倍,其基本的工作原理还是类似的。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血糖实时监测系统,告诉我们的身体血液里的葡萄糖水平究竟怎么样了。然后我们还需要一个快速反应系统,在血糖水平太高的时候,起到迅速降低血糖的作用。

先说这个血糖实时监测系统吧。这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的。如下图所示,当血糖水平太高时,葡萄糖分子能够透过一个名为GLUT2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跨过细胞膜进入贝塔细胞内,并迅速用于产生ATP能量分子,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大量释放。这套高血糖-胰岛素分泌的系统恰似高压锅的稳压阀,可以非常灵敏的监测到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

??

图 血糖实时监测系统(绘图 肖媛)

之后呢,血糖快速降低的机制随之被启动。血液中的胰岛素分子会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个地方,当它们接近那些负责存储葡萄糖的肌肉和肝脏细胞时,会识别出这些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蛋白,从而激活这些细胞内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这些细胞通过另一个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为葡萄糖进入大开方便之门,将血液中的大量葡萄糖纳入其中并转换成糖原存储起来,从而很快降低了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读者们可以看到,这套胰岛素分泌-糖原合成的系统正恰似高压锅的排气系统,可以非常高效的降低过高的血糖水平。

那么这套看起来如此精密、万无一失的调节系统,又是怎么和糖尿病这种和感冒一样常见的疾病扯上关系的?

敬请期待下文糖尿病: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胰岛素和糖尿病。笔者将会讲述胰岛素分子和糖尿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王立铭;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普中国”。)

??

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有哪些、糖尿病科普文章题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49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