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制作绘艺图解介绍

 魔术铺   2023-02-24 07:09:27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风筝制作绘艺图解介绍

一、风筝的美化

绘艺不只是风筝的绘制工艺,它还包括整个风筝的美化问题,因此在这里笔者想稍稍多用一点笔墨。

美,是自古以来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风筝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飞以外,人们总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飞中也有一种动态的美。对于不同类型的风筝,美的重要性也不同。或者说,美的含义也不同。富兰克林用来测雷电的风筝,马可尼用来代替天线的风筝和韩信用来把张良带上天空吹奏楚歌的风筝等,都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至于它们的形状:色彩都是次要的。也可以说,在人们的眼里,亡们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是最美的。可操纵的花样风筝,或进行“战斗”的战斗风筝,是用灵巧神奇的飞行来体现它们的美的。至于造型和色彩是第二位的,或者说是为完成技巧飞行服务的。 1.风筝的轮廓造型: 一个风筝,不论它的图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飞得远了,我们从地面望去,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外轮廓的剪影。即使飞得不远,图案和造型都能从地面看清,但这时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外轮廓的形状。因此,风筝的外轮廓的形状,在风筝的艺术效果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风筝的轮廓造型,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一只老鹰风筝,选择什么样的造型呢?北京的鹰风筝、天津的鹰风筝、山东潍坊的鹰风筝,形状各不相同。如果以真鹰的形象为标准来衡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因为鹰的品种很多,飞行姿态又千变万化,这就要按风筝制作者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选择他们认为最美的品种,最美的飞行姿态,来确定他们的鹰风筝的外形。在处理人物、昆虫、器皿等各种风筝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样的原则:突出它们的特点,表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例如钟旭拍子、各种蝴蝶、蝉拍子、钟拍子、瓶拍子等风筝,都是在外形处理上成功的例子。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字形风筝,它们主要靠其外轮廓形状来表现主题的。放起来,一字高悬天际,艺术效果很好。 (2)利用多变的“软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鱼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部分给风筝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加强了艺术效果。在设计风筝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上的需要。如果在考虑风筝的外轮廓造型时忘记了风筝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会在试飞时造成麻烦:因不平衡或不稳定而不能飞行,或因强度不够而空中解体,或因重量过大而飞不起来。因此,处理好造型与空气动力和结构强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也是风筝外形设计需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风筝的构图: 构图和外轮廓造型一样,对风筝的艺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风筝的外轮廓造型往往是和构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统一考虑的。这里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将它们分开。 (1)风筝构图的种类。风筝的构图,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写实的:例如鹰、燕、蝴蝶、靖蜒以及其它各种鸟类、飞虫类。都是越真实越好,取其自然的美。 装饰性的:这是指那些从装饰美出发,对那些自然物做了适当的加工和变形的构图。如蝙蝠风筝已与真实的蝙蝠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强烈的装饰图案味道。沙燕风筝更不像真实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们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装饰性构图在中国风筝上使用很多。 烘托性的:在风筝上,为了突出主题图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构图,如软翅或硬翅人物风筝上的行云,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寓意性的图案很多。如象征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的桃子,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等。有些风筝上这些寓意性的图案构成了风筝的主题,而在另一些风筝上,它们则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2)中国风筝构图的特点。在中国风筝的构图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称:中国风筝大多是对称的,因此,多用对称形的构图。只是人物风筝的构图往往是不对称的,还有些侧脸的乌形风筝也不对称。 镶嵌:在中国风筝上,有些图案是镶在其他完整的图形之中的,如沙燕风筝的膀窝里有时镶着蝙蝠、荷花等。 丰满:中国风筝的图案构图都十分丰满充实,即使留白,也让人感到白而有物,这种丰满的构图是中国风筝的艺术特点之一。 3.风筝的色彩: (1 )风筝色彩的特点。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

远: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动:风筝是在飞行中观赏的东西,虽有人把美丽的风筝当作装饰品挂在房间里,但我认为这不能做为我们考虑风筝艺术的出发点。飞是风筝的生命和灵魂,它真正的美是与飞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考虑风筝的色彩时,必须首先从“飞”字出发。这样,除去“远”之外,就是“动”了。必须以飞行中的效果为出发点来设计色彩。这与远效果的要求是统一的,也要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色块大。

透光:还是从“飞”字出发,风筝在空中,经常遇到光从背面射来的情况。这时,不同颜料、不同材料的风筝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处理得好,可以增加风筝的美。处理不好,就很难看。 有一次,我在法国的南特市,碰到了几位年轻的风筝爱好者,其中一位女士拿着一个用旧报纸作的风筝,开始我不以为然。当她把这风筝放上去以后,正好是逆光,报纸基本上成了黑色。原来她在报纸上挖了两个洞,糊上桔黄色的玻璃纸,这时这两个地方就像两个眼睛,放出美丽的光彩,动人极了!这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深感到在风筝的美术处理中,应很好地利用自然透光的效果。为了达到透光效果,必须选用鲜明、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中国传统方法绘制风筝时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优点。 以天空为背景: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中国传统的风筝“黑锅底”,只有黑白两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还有穿着红袍的钟尴,黑色膀窝里镶嵌着大红蜕幅的“瘦沙燕”等等,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时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但天蓝、灰蓝等色彩,在风筝上就很少应用,因为放上天空很不明显,飞得远些就看不见了。 (2)中国风筝用色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中国风筝几乎只使用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160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