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活动总结

 魔术铺   2023-08-31 17:53:03   0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导语】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国学知识活动总结(共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国学活动总结

国学知识活动总结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篇2:国学活动总结

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展了全校性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活动开展至今,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经典就是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在研读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对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国学教育活动准备充分

1、开学初成立了得力的“大坪学校国学经典研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2、制定了《大坪学校国学教育活动方案》,做到活动有计划,目的明确、责任清楚。

3、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4、以《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论语》、《增广贤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作为本学期国学经典研读活动教本。

5、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二、国学教育活动形式丰富

1、学校国学经典研读领导小组,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让国学教育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以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了“我是小书虫”读书交流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学校教导处组织了经典诵读活动、传统文化征文活动、国学手抄报展示活动等。通过出评比活动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程度。

三、取得的成绩

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好经典研读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老师参与是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四、努力方向

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奋进。

篇3:国学活动总结

在我们xx级xxx的国学经典读书活动中,我们对学习国学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下面就是一些同学的看法。

“国学”是咱祖宗经过5000多年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智慧总结。岂能不学?

学“国学”,首先能了解咱中国的历史,咱中国的文化,咱中国的传统传承。

学“国学”,还能提升文化素养及文化品位,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韵律美,著名作家刘墉写文章时就经常引用古文古句。

“国学”中有一种智慧不能不学,易中天老师在有一次采访节目中提到过学传统国学与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易老师表示,学国学学得是道,而学现代科学知识学得是术,没有道只学术是难成大业的,也很难取得最终的成功。毛主席之所以有那么的成就,就是因为毛主席将国学知识融汇贯通,运用得巧妙。

还有,在全世界都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自己反而不学,像什么话?外国军校尊崇孙子,道德经,庄子等等,我们呢?在学习国学瑰宝的`某些方面,我们要差于日本,日本商界将中国的《孙子》,《论语》等著作中的思想成功运用到商业运作中,我们呢?

学“国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辨证学习“国学”,摒弃那些不适易当世的文化思想,只取其精华。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国学的知识,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相信以后这样的活动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的。

篇4:国学活动总结

县城学区第一届国学教育展示评比活动昨天在双桥小学落下帷幕。我们学校四年一班部分同学、五年二班大部分同学,我校的张淑云老师、李淑华老师、王玉梅老师、李淑蓉老师四位教师组成了教师队,学校共三个节目参赛,分别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学区又结合平时学校开展的读书情况进行总计分。我校以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国学教育展示活动优秀单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我校取得的成绩表示喝彩。

本次诵读活动从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得到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参赛学生、教师代表,和展示节目的班级的辅导老师白凤英老师、秦凤兰老师,为打造节目的音像师杨继松教师和美术师刘敏老师和部分老师代表的化妆师,他们为了学校取得荣誉,付出辛勤的努力。学校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是各年级组师生体现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本学期我校参加的大型活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学校有一支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有一支扎实肯干的教师团队,有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教师团队。正是由于你们在时间如此紧迫,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的辛勤付出,本次诵读活动才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要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有效的尝试,真正体会到“乐读”、“美读”,激发了师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诵读活动,我还要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我们手中的两本国学经典课本同学们要在老师的要求下认真诵读,并每日读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或和家长一起诵读。学校下学期还要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我校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汇报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家庭一起来校展示。

篇5: 国学活动总结

这次国学经典吟诵活动,我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引导孩子们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吟诵现场,每个班学生表现出的庄重、大方,让人想起朱永新《致教师》中说的:“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我们的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的吟诵让我们感动,将阅读进行到底,是我们的责任!

国学经典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蛰伏着诗意,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长期吟诵、积累国学经典,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活动中,从孩子们脸上表现出的欢欣,让人看出我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这次活动,我们的宗旨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用好校园文化,相信浸润的力量。

我校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校园里,一步一景里融汇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可以触摸到我校校园文化的温度。步入其中,方能领略到除了建筑物的不同之外,还有处处流淌其间的文化气息,芬芳氤氲!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读经典,可涵养其性,就是学生的品行通过活动、积淀慢慢呈现出来。读经典,还可知天下事,懂圣人礼。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着学生成长。如果让学生坚持三年读经典,不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还为他们的人生打好了底色。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向何方,他们不但骨子里流淌着学校文化的血脉,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经典吟诵,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基。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滋生出来的内涵,远比一堂语文课丰厚得多。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几句话总是给我们温柔的提醒:“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来,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所以必须趁着孩子们积累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厚积,将来才能薄发。

我们始终信奉一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在种种经历中去锤炼自己的毅力。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处处有挑战,让你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活动何尝不是呢?他们走上舞台,大胆展示自我,尽管有的学生的表现让他们自己不满意,但锤炼他们的毅力是宝贵的财富!这次活动,我们为自己能给学生历练的舞台而欢欣,因为他们每次走过的路,每一天的进步,都有我们许多情深意切关爱的目光!学生们在活动中的成长,是我们给教育一个笑容,是我们的职业使然。

二、诵读国学经典,阅读春满校园。

首先,七年级各班推行课前五分钟阅读分享,有的根据老师推荐读的书阅读分享,也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读的书分享阅读收获。并且我们坚持每周的阅读课,给学生的阅读建立一个“场”,在老师带领下去阅读,先从唐诗宋词寻找精神食粮。三月,7.9、7.10班先开启了诵读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活动,四月在全年级推广。课堂上,师生同背一首诗词,师生相互说自己读诗感悟,学生随笔写感悟,这是最灿烂的阅读生命状态,也是最生态的语文阅读实践。不爱阅读的孩子,在特殊氛围的感召熏陶下渐渐热爱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我们相信:不计筹码播种阅读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开花,成长为树的,而后一棵一棵缀连为森林的。在学生人生黄金的三年,坚持引导学生走进国学,亲近国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最大的功德之一,也是做善事,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我们的国学经典,这也是熊欣校长的一贯主张。这次吟诵读活动,我们的宗旨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走上舞台,最后全年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走上了舞台。我们非常用心设计了“必背”、“速背”、“表演吟诵”三个大环节。尽管比赛形式多样,准备过程辛苦,辅导主持人很累,我们累并快乐着!我们找到的是一种淋漓酣畅的教育幸福!

三、抓好教育契机,不断改善。

很荣幸,学校被评为国学经典教学示范学校。抓好这个教育契机,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教育能力。国学经典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每一天,都有好故事发生,只要我们用心聆听孩子的心事,就能发现孩子们的真善美。教师不断放大这样的优点,让孩子生活在饱满的幸福与诚挚的关爱里,健康成长。我们认同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局限于知识的堆积,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催醒。我们的本领就是要练就一种能力,捕捉到生活中的一次次教育机会,把转瞬即逝的具有价值的事情,融会贯通到孩子的教育中。

回首看这近一学年,好像我们都没有刻意留下什么,但好像又有很多在无穷扩大。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写福楼拜,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啬时间的人,却天天惦记“按时看日出”!是啊,我们需要这样的黎明,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而我们愿意,在学生生命之初,让我们一起看见更多的“日出”。让我们一起播下阅读、吟诵国学经典诗词的种子,为他们的精神涵养打好底色,期许穿枝拂叶而来的书香盈袖。因为我们心中有诗意,脚下有远方。

篇6:国学知识进社区活动试题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

1、“风声鹤唳”这个成语与古代哪场战争有关。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2、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3、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C、时不在来

D、失不在来

4、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

5、“退避三舍”中“三舍”代表()

A、30里

B、60里

C、90里

D、120里

6、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司马法》

D、《纪效新书》

7、下列作品中,作者、朝代、作品相一致的是:()

A、《红楼梦》—清朝-施耐庵

B、《儒林外史》-清朝-吴光耀

C、《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D、《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

8、明代的读书人在参加院试考试及格并取得府州县学生的资格之后,就不能被称作()了。

A、童生

B、生员

C、秀才

D、相公

9、“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出自()

A、《左传》

B、《国语》

C、《楚辞》

D、《战国策》

10、“妙手偶得之,文章本天成”。是哪位诗人写的?()

A、陆游

B、王维

C、孟郊

D、李白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

A、《离骚》

B、《九章》

C、《九歌》

D、《天问》

12、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400元

13、B)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柳宗元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

A、《诗经》

B、《尚书》

C、《周礼》

D、《周易》

15、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6、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源自哪部作品,用于阐述作者“依乎天理,因故奇然”的人生观?()

A、《庄子》

B、《老子》

C、《中庸》

D、《孟子》

17、“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育小孩子要从小好好学习,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D、《孝经》

18、“交子”是我国古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可以兑现,便于流通。初由民间发行,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请问,“交子”是何朝代所发行的纸币?()

A、宋朝

B、清朝

C、汉朝

D、明朝

19、孔子曰:“益者三乐。”以下不属于“三乐”的是:()

A、乐道人之善

B、乐礼节礼乐

C、乐多贤友

D、乐信于义

2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的是()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21、《左传桓公二年》说:“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缙欤哑涿饕病”句中的“三辰”是指()

A、太阳、月亮、星星

B、太阳、地球、月亮

C、金星、火星、木星

D、太阳、金星、木星

22、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23、中国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说是什么?()

A、《西游记》

B、《聊斋》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24、《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赐颍考叔,颍考叔“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请问:这里的“羹”指的是什么?()

A、蔬菜汤

B、五谷粥

C、米汁

D、有汁的肉

2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至此

B、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

C、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

D、是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豫”同“欲”

B、凡事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好也可能成功

C、一个人不预先计划号就会成残废人

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28、“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时期。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红山文化

29、A)的艺术思想?()

A、文人画家

B、宫廷画家

C、院画家

D、民间画家

30、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之—,从艺术特征上讲,它和西洋画有根本的不同,西洋画注重“形似”,而中国画注重“神似”,以()为主。

A、气韵

B、写生

C、写意

D、水墨

3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的景色。

A、泰山

B、黄山

C、华山

D、嵩山

32、中国又一个传统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水饺

33、《颜氏家训》是作者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对后人影响很大。其作者是()

A、颜师古

B、颜真卿

C、颜之推

34、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3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的重要性。

A、躬身实践

B、冥思苦想

C、学思结合

36、“少年智则国智”后一句应接()

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

C、少年富则过富

D、少年雄则国雄

37、被后人称为“正宗”、“集大成”的词人是()

A、秦观

B、李清照

C、姜夔

D、周邦彦

3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传说“天鸡”栖息于()山上。

A、天台

B、天姥

C、桃都

D、赤城

39、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澈”是什么意思?()

A、清澈

B、水底

C、照到

D、透射

40、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篇7:国学知识进社区活动试题

国学知识进社区专题活动(试题)

1、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

A、挥洒随意

B、细致写实

C、场面宏大

D、用笔简练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源自哪部作品,用于阐述作者“依乎天理,因故奇然”的人生观?()

A、《庄子》

B、《老子》

C、《中庸》

D、《孟子》

4、孔子在何处设教?()

A、杏坛

B、杏林

C、田园

D、梨园

5、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D、居家鞋

6、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C、十八种武器

D、十八个人

7、“妙手偶得之,文章本天成”。是哪位诗人写的?()

A、陆游

B、王维

C、孟郊

D、李白

8、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始终都慢

D、始终都快

9、唐婉的《钗头凤》“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讲的是她和谁的故事?()

A、陆游

B、欧阳修

C、辛弃疾

D、王安石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传世名言?()

A、张载

B、周敦颐

C、邵雍

D、程颐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哪位诗人?()

A、贺知章

B、王维

C、白居易

D、李商隐

12、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

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13、两晋时期的兵役制度主要以()为主。

A、世兵制

B、府兵制

C、征兵制

D、募兵制

14、孔子最好学的学生是()

A、冉求

B、子华

C、颜回

D、子夏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16、京剧《霸王别姬》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项羽

B、刘备

C、韩信

D、赵子龙

17、“东道主”今天经常用来指代举办某项活动的国家或地区,这一典故来自于哪部经典?()

A、左传

B、国语

C、论语

D、战国策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初春

B、初夏

C、金秋

D、寒冬

19、下列哪一部不属于我国四大名著?()

A、《三国演义》

B、《桃花扇》

C、《水浒传》

D、《西游记》

20、汉代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讽刺的是当时那种人才选拔机制?()

A、访士

B、察举

C、征辟

D、科举

21、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九十岁被称为:()

A、期颐

B、鲐背

C、不惑

D、杖朝

22、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的`是下列哪首作品?()

A、《观沧海》

B、《次北固山下》

C、《如梦令》

D、《天净沙》

23、以下是白朴所写的著名的历史剧是()

A、《墙头马上》

B、《梧桐雨》

C、《赵氏孤儿》

D、《李逵负荆》

2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A、《论语》

B、《荀子》

C、《春秋》

25、战国思想家荀子是()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26、《左传》全称()

A、《春秋左氏传》

B、《左氏春秋》

C、《春秋内传》

D、《春秋外传》

27、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

A、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

B、不满足于儒家的章句教条

C、反对永贞革新

D、恢复贞观之治

28、“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出自《礼记》中的()

A、《曲礼》

B、《名堂位》

C、《玉藻》

D、《儒行》

2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0、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中的()

A、《儒行》

B、《经解》

C、《礼运》

D、《学记》

32、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出自《礼记》的()

A、《檀弓上》

B、《经解》

C、《郊特性》

D、《名堂位》

33、“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寒食东风御柳斜

C、朵朵花开淡墨痕

34、与广告语“默默无蚊的奉献”在修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A、时间因我而存在(某手表广告)

B、快、快、快速见效(某去痛片广告)

C、好的开始,一猪独秀(某畜牧公司广告)

35、下列小说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A、《金瓶梅》

B、《西游记》

C、《醒世恒言》

D、《水浒传》

36、“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用三字经的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37、“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38、下面哪句是道家语()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40、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两都赋》班固

B、《两京赋》张衡

C、《子虚赋》司马相如

D、《魏都赋》曹植

篇8: 国学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篇9:国学教育活动总结

高一阶段,我们开设国学社团,每周六的下午,带领一群热衷传统文化的学生徜徉于古诗文的悠远世界,或吟诵,或对话,或观视频,或写感悟,我们从“诗之祖”吟诵而来,读《关雎》诵《蒹葭》,了解诗歌的源头;我们围绕“圣之贤”侃侃而谈,感悟先贤君子之风,体会儒家思想之淳;我们赏“唐之韵”,在曲江遗址公园附近的校园里赞叹盛唐气象,想象那一个锦绣盛世的气度风华;我们品“宋之魂”,透过文字,宋人的情感、精魂似乎穿越了久远年代氤氲在了身边。一学期坚持下来,这种独特的社团文化情境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和熏陶作用,相对自由宽松的社团活动以特有的文化审美和人文精神正在润物无声而又深刻久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高二阶段,我们备课组老师编写国学读本,本着思想性与生动性结合的原则,我们精选了传统诗文篇目,并配以当代散文,或作补充,或做解读。比如我们选了苏轼的《赤壁赋》,随后缀上刘艳琴的《来生便嫁苏东坡》;节选了王实甫的《长亭送别》,便配了江晓原《迷恋西厢记,冷落天文学》,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作品并列,阅读中有了比较,还更多了有趣的拓展。总之,《陌上花开》的国学读本在师生中还是受欢迎的。高三阶段我们继续编写国学读本,此刻考虑的除了可读性外还得注意实用性,即要照顾到高考要求背诵默写的64篇,于是我们分类编排:诵经典品悟人生之境;凝聚了先哲智慧的经典篇目,敏锐地创意解读先贤的时文,简洁补充的文化常识等,几个板块组合,本册书更具内容的丰富性。如今,高三学生人手一册,时时在握。

高二下学期我们成功举办了一次辩论赛,辩题如:正方---中学时期,知识积累比人格塑造更重要;反方---中学时期,人格塑造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就这一辩题,学生开始热烈论辩,显而易见,平时的国学积累为反方同学提供了大量论辩的依据,他们借用《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来强调人格塑造先于知识传授;他们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来强调为人的基本修养。国学中蕴含的美德,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提升着学生的素养。

传统国学以其营养的乳汁,滋养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在当代构建强大的道德体系,增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

篇10:国学教育活动总结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及践行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相结合,以弘扬国学经典、有效育人为核心,以诵读经典、践行经典为载体,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领悟内涵。现将我校本学期开展活动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及践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的发展,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活动,也可进一步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树立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学生、教师、家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使国学经典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二、工作安排与措施

(一)诵读三字经

1.每日一读:每天安排15分钟时间进行诵读,或学习新篇目,或温习旧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2.利用研学课每周一节课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1

3.师生读、亲子同读: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同步诵读相同内容,为学生做表率,达到同读同悟。

(二)践行《弟子规》

广泛在学生中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把《弟子规》内化应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老师、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具体措施:

1.营造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浓厚氛围

以弟子规文化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形成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浓厚氛围。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站、黑板报、标语等宣传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育人氛围,宣讲《弟子规》。以《弟子规》内容布教室、走廊、通道,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无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

2.在学习研究中践行

学生在读熟、背熟的基础上开展践行活动。

①让学生对照经文阅读译文,独自获得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 ②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式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对经文难解字义和整段含义拥有大致了解,重点理解经文对行为方面的要求,明确其中的道理。

③让全班同学对照文中要求,自省以往行为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帮助,对以后的行为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共同确定努力方向。 2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在日常生活、主题教育中实践

(1)开展四个教育:

感恩教育:让每位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师长的养育、培养之恩,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养成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礼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礼仪素养和文明水平。

诚信教育:通过评选“道德诚信好少年”等形式,教育学生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四、工作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

2.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

3.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

4.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

5.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6.与德育、教研、科研相结合

7.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五、今后努力方向

国学教育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品国学经典 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前进。

篇11:国学礼仪知识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国学做人礼仪大忌

做人之大忌——贬人

子女之大忌——啃老

夫妻之大忌——轻视

家庭之大忌——缺规

父母之大忌——溺爱

教师之大忌——敷衍

学生之大忌——网瘾

官吏之大忌——弄权

法官之大忌——偏袒

商人之大忌——售假

艺人之大忌——色情

演戏之大忌——低俗

股民之大忌——硬拼

医生之大忌——贪财

司机之大忌——斗气

朋友之大忌——猜疑

事业之大忌——放弃

做事之大忌——轻浮

错误之大忌——固执

学习之大忌——粗心

待人之大忌——傲慢

吃饭之大忌——暴食

说话之大忌——吹牛

篇12:国学礼仪知识

“巍巍中华,浩浩其行……成人立誓,责任在心……铮铮誓言,师友为证。任重道远,奋然前行。”上海市医药学校去年在复旦大学国学堂书院基地开展了“汉家礼仪——集体成人礼”活动。1200多名学生身着传统汉服礼服、头戴冠笄,在传统礼乐声中,用古文宣唱赞礼誓词,场面巍峨肃穆。

友善是大爱的外延,礼仪是友善的窗口。近年来,市医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学校内涵的发展,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秉承“真诚、笃实、乐群”的办学宗旨,上海市医药学校全面开展“汉家礼仪教育系列活动”。

该项目的开展,体现了学校坚持围绕“德、技行天下”的校训理念,并借此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内涵,丰富内容、拓展途径、创新形式,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为医药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提供知识型、发展型医药技能人才。

“唱古曲、读古训、穿古服、行古礼”——在开展国学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市医药学校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学校的校训与核心价值观,把礼学文化具体化、常态化,养成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知书达理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汉家礼仪——集体成人礼活动”,市医药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梦”,覆盖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德育教育全过程,并设立从认知、情感、态度等不同角度的德育教育目标。同时,学校把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融入到班主任教师的日常培训和专业发展中来。

篇13:小学国学知识

小学国学知识大全

小学国学知识大全【1】

小学低段国学书目推荐:

1、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弟子规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3、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千字文

《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撰,它的撰作,相传还有一段故事;梁武帝命人从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品中挑出一千个不同的字,每字片纸,杂乱无序,然后召见周兴嗣说;你才思敏捷,为我将这一千字编成韵文。

周兴嗣绞尽脑汁,一夜之间将其编为四言韵文,但他的两鬓因此全变白了。

《千字文》中除洁字两见外,其余全无重复,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我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4、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作者程允升,

《幼学琼林》初为明人登吉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5、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笠翁对韵

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二、小学高段国学书目推荐

1、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3、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4、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5、小学生必读国学书目: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

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影响也非常深远。

国学知识判断题【2】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计10分)

1、《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识字课本,距今已经有近1500年的历史。

( )

2、《论语》这本书共计20篇。

是孔子整理自己言行写成的一本书。

( )

3、战国时代的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

( )

4、“黄袍加身”讲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义的故事。

( )

5、新中国的成立终结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

6、《弟子规》一书强调做人首先要讲信用,其次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 )

7、《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并称为“三百千”。

( )

8、燧人氏用龙给百官命名,被后人尊为龙师。

( )

9、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即眼到、口到、手到,三者缺一不可。

( )

10、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做旧诗,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 )

昌邑区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3】

1、如何理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答: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如何理解“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答: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不读书学习,那么到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3、如何理解“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答:美玉如果不经过玉工的打磨雕刻,就不可能变成精美的玉器。

一个人如果不努力读书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4、请简单理解“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的意思。

答:东汉的孙敬刻苦学习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而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战国人苏秦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他们读书没有老师来督促,却能自觉的勤学苦练。

5、如何理解“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答:像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捉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明读书;像晋朝的孙康没有灯就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他们从不停止学习。

6、“首孝悌,次见闻。

”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答:人生的首要任务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多见天下之事。

7、“五经”指的是哪几部书?

答:《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8、“四书”指的是哪四部书?

答:《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9、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答:100元

10、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答:医学界

11、度量(ling)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答:重量。

(度即计量长短,量即计量容积,衡即计量轻重)

12、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答:天人合一

13、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

答:孔子和孟子

14、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其中“做”指的是:

答:舞蹈动作

15、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答:二十岁

16、《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答:《石头记》

17、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

答:长江

18、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

答:宫殿的台阶

19、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答:王羲之《兰亭序》

20、何为五谷?

答:稻、黍sh、稷 [j] (粟)、麦、菽sh(大豆)

2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答:司马光

22、“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

23、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

A忠耿正直 B 刚愎自用 C奸诈阴险 D卑鄙无耻

24、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25、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与爱国有关?

答: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6、《清明上河图》作于什么朝代,作者是谁?

答:宋代 张择端

27、第一个测定地震的人是谁?

答:东汉 张衡(发明地动仪)

28、天坛南方北圆,象征什么?

答:天圆地方

29、先秦时代,教育以“六艺”为主,请问有哪六艺?

答:礼、乐、射、驭(御)、书、数

30、被国人普遍认同的四大国粹指的是哪些?

答:京剧、国画、中医、中华武术

31、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C )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32、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 C )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3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答:勾践

3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B )

A 黄山 B 泰山 C华山 D衡山

35、《齐民要术》是关于: ( B )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C医学著作 D建筑学著作

36、“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答:学生

37、“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 B )

A 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

38、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答: 隶书

3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答:《三国演义》

4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 ( A )

A、管仲 B、孟子 C、陶行知 D、孔子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89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