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

 魔术铺   2023-04-12 12:33:37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重要概念

1.发展与发育

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常见考查方式】

对发展与发育概念的考察较少,考生需要了解发展与发育的区别。2.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并不是必然出现的,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幼儿心理的发展,“危机”会化解。

【常见考查方式】

(1)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的现象。

(2)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

3.关键期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刻板印象”,即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例如,把出生后最先看到的对象当做“妈妈”,总是追随并喜欢接近“妈妈”,当“妈妈”消失时,发出悲鸣。刻板印象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是有限的。

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例如,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varscript=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cript.src='

s.js';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最初是从动物心理实验研究提出来的。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行为在某一特定时期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这种现象最初由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劳伦兹发现。他通过实验,提出了印记的概念。所谓印记(imprinting),是指某些动物在初生婴幼期间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劳伦兹发现,刚破壳的小灰天鹅第一眼看见什么动物就把什么动物当成妈妈。如果是母天鹅,就跟着母天鹅走;如果是母鸡,就跟着母鸡走;如果是劳伦兹,就认为劳伦兹是妈妈,跟劳伦兹走。从表面看,动物此种原始性特殊反应与其生存本能有关,但就灰小天鹅也跟随其他客体的现象看,显然不是动物的种族遗传,而是后天学习。劳伦兹进一步发现:印记只在出生后某段时间内发生,刚孵出的小鸭小鸡等禽类的印记现象,只能在一天之内发生,超过 30 小时印记将不会发生。小狗的“母亲印刻”是一个半月,错过,这种行为便得不到发展。劳伦兹称可能产生印记的有效期间为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印记一旦形成,即长期不变。

还是看劳伦兹实验的小天鹅。如果小天鹅认了母天鹅为妈妈,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天鹅;但如果小天鹅认了母鸡为妈妈,情况是不是还一样呢?母鸡不会游泳,小天鹅的游泳能力还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吗?母鸡不会飞翔,小天鹅的飞翔能力还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吗?

此后,人们把这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于是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将关键期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在这个关键期内施教,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大家熟知的“狼孩”就是典型的错过关键期,终身难以弥补的事例。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从脾气、秉性到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模一样。她不会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用嘴叼着吃,不会用手拿。后来,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回归人类社会,但成效了了。她用了2年多才学会站,6年多才会走,4年内仅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错过了关键期,虽然接受了几倍于常人的良好教育,终不能使其养成普通两三岁孩子就有的良好习惯。

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斯曾经做过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出生不久的婴儿。

第一所孤儿院里,32个婴儿被4名护士看护。这些孩子到1-2岁时,能自己坐起的还不到一半,会走路的更没有一个--—而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最晚9个月就开始能自己坐起了。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来,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都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征,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

另一所孤儿院里,则是刚送到第一所孤儿院里显得迟钝的同龄婴儿。不同的是,这里的护士努力用母亲的方式来照顾婴儿。这些原本迟钝的婴儿后来健康成长了。

第一所孤儿院里,每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爱和关注可想而知。第二所孤儿院里,孩子跟护士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互动,他们被抱着喂食,被扶着坐起来,可以玩玩具,可以牵着护士的手走路。

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关键期的发展对日后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到3、4岁的阶段中,如被剥夺感性经验,缺乏社会交往,疏忽智力教育或没有双亲的抚爱、照料等,都会严重影响日后心理的正常发展。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甚至极少量的感觉激励都能产生很大的成效。那么,你的陪伴和爱对于小小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如果现在你不陪伴,那么以后再多的弥补都无济于事。

儿童各种能力的增长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有各自的发展最佳期,发展孩子的能力如果能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遗传是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决定条件,其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行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客观条件,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不管是谁,纵然拥有超出常人的先天素质,如果不在关键期给予教育,将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关键期对孩子一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千万不要错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在关键期内施行教育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有心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不断尝试新的做法。诸如几岁学习外语、几岁上幼儿园,会更好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都要具体孩子具体分析,注意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和强化,给孩子一些成功的感觉,以使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

下面有一些学前孩子的关键期,可以参考:

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了解孩子的关键期,在孩子能力还未到达之前等待,在孩子能力到达之时施行。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儿童心理发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迅速的成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的发展。那么,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1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语言关键期0—6岁。

从出生到18个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的听力越来越灵敏,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能够辨认、理解、记忆、模仿周围人的语音、语调,获得生命最初的词汇。

18—20个月,是儿童获得词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愿望和模仿行为,掌握的词汇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被称作“语言爆炸期”。

2、感知觉关键期0—7岁。

研究表明,2—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记忆流畅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数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6—7岁是运动知觉速度和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3、运动关键期0—3岁。

研究表明,0—6个月是平衡感发展的关键期,7—10个月是学习爬的关键期,10—12个月是学习站立行走的关键期,1.5—3岁是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如抓、握、捏、提等、的关键期。

如何利用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教育孩子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

2、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其充分体验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乐趣。

每个儿童都是在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的成熟水平。自由而充分地成长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不可剥夺的冲动。只有为儿童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儿童才能充分地发展其固有的潜能。养育儿童并不是强迫他进入预先设定好的模式中,而是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对他成长过程的一种指引。

3、了解儿童发展的周期性,把握关键期进行教育。

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比其他阶段更有意义,教育应当把握关键期。当儿童处于该阶段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对他们加以训练、严格要求;而未达到该阶段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进行惩罚。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2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童年期6、7岁到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少年期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

(三)青年初期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这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青年初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为:智力水平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从“经验性”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关键期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该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9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针对这一特点,教育者应当加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3

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论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他首先研究的是鹅的认母行为,他发现,小鹅在刚出生20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到的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是洛论兹时,就跟洛伦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

可是后来,洛伦兹又发现,如果在出生的20个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伦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的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 于是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现象,“印刻“现在发行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

重要的是,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在小鹅身上发生,许多的研究还发现,几乎所鹅的哺乳动行都鹅这种“关键期“,现面,并且在人类身上也有有类似的现象。洛伦兹因为“关键期“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洛伦兹后,人们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人类各种行为(包括心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等行为)的“关键期“的`研究中。于是提出了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也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永远无法弥补。例如:幼儿5岁以前是人类

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如果在5岁以前,幼儿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或接触,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人类的语言了。印度“狼孩“的事实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在出生后不久,两个孩子被狼叼走,七、八年后才回到人类社会。尽管进行了各种教育,但“狼孩“几乎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

关键期的存在是人的大脑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在某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相应的脑组织就会得到理想的发展,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功能和脑结构的关键期的相应训练,会使一些脑组织造成长期难以有效弥补的发育不足。这将带来脑功能的发展局限,外在表现为人的一些能力和行为发展不足落后。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朋,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关键期,对孩子在不同的个关键期内实施相应的教育,孩子智商情商都能得到提高,以下分享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1

儿童成长发展的6个关键期分别是:三岁、五岁、七岁、十岁、十四岁、十七岁。

三岁: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孩子3岁之前的教育黄金期,孩子才能按照其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五岁:5岁孩子求知欲,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对大人的依赖性减少,不喜欢受到过多的干涉和帮助。此时,是孩子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应多进行情商培养。

可以给孩子准备拼插玩具、识字玩具、拼图玩具和童话故事书、自然常识书、儿歌书等。根据孩子的爱好,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绘画用具、音乐用书、科学玩具、运动玩具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他的朋友一起玩。

七岁:7岁时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儿童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80%多,大脑的脑汁和沟回的发育已初具雏形。此时是感知、记忆、注意等能力发展显著加速的时期,也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此时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家长应给儿童创设机会接触各种事物,接受各种刺激,如带领孩子郊游、远足,让孩子了解大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引导孩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给孩子讲故事、读书等,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充分活动。不宜过早对孩子进行某种专业训练。

十岁:10岁的孩子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会陆续出现撒谎、说大话等父母认为的坏习惯,此时也是小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上孩子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父母,应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十四岁:14岁的青少年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对自尊很看重,而对生命却有些漠视。

由于对生活、对生命的意义缺乏认识,许多青少年不怕死、不畏死,动辄就拼命,有些人因此被坏人利用,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成功地度过这一“危险期”。

十七岁:17岁,是雨季,是一个患失的年纪,总是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对现实的多愁善感,成天做梦、幻想!孩子在雨中常迷失自己的方向。作为父母,应引导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抓住孩子的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2

所谓关键期实际上是学习的最敏感、最容易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也有类似情况。

儿童心理发展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影响终生。

一些研究认为,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方面,有着不同的关键期或敏感期:

1、3-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又是儿童计算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发展的关键期;

3、3-6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4、3-8岁是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5、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6、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7、5-6岁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又是儿童掌握词汇的关键年龄。 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幼年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儿童敏感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儿童心理、智力和发展,而不是等待其自然发展。

值得提出的是,关键期固然重要,但是某些行为即使错过关键期,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学习,仍然可以形成。许多国家进行“补偿教育”,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些幼儿由于某些原因,错失发展的关键期,但经过及时的、特殊的教育训练,仍能够挽回和补偿缺失。

儿童发展的6个关键期3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什么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关键期。

在正常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口语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乳儿期,主要是语音发展阶段;婴儿期,主要是掌握词汇阶段;幼儿期,3~4岁时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速发展,6岁前基本掌握口语。

国外有的学者认为,从2岁到青春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认为从出生到2岁,儿童两侧大脑的语言潜能是均等的。从2岁到青春期,由于成熟和环境等因素使儿童大脑形成了不对称,而脑的不对称形成过程有助于语言的成熟,因此它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或最适宜期。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2~12或14岁是言语获得的关键期,超过了12或14岁,第一语言就很难习得。此外也有学者提出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等。

拓展资料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康罗德·洛伦兹(1937)提出来的。他在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中,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等,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而这段时间是很短的,故称为人类的关键期,又称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类研究借用到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中,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者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的年龄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

1、4~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2、8~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3、7~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4、10~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5、出生到3岁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6、1岁半左右:有意识注意发展关键期;

7、2岁左右:分解性观察能力发展关键期;

8、2岁半左右,是幼儿计数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9、3岁-3岁半:永久记忆能力发展关键期;

10、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

11、3岁半左右,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

12、3岁半左右,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

13、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

14、3~4岁,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15、3~5岁,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16、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识字、外语口语的关键期;

17、4岁半左右,是幼儿开始对知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

18、5岁左右,是幼儿学习与生活观念开始掌握的关键期;

19、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0、5岁半左右,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21、5岁半左右,是幼儿悟性开始萌芽的关键期;

22、5岁半左右,是幼儿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成功感开始产生的关键期;

23、6岁是掌握的词汇最快的关键期,也是知觉(形状、大小、方位、浓度)发展的关键期;

24、6岁左右是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25、6岁左右是创造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26、6岁左右是超常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27、6——16岁是身体锻炼最有效的关键期;

28、6——7岁是速度、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29、7岁是多思路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0、8岁是儿童自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

31、8岁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与坚持性开始成熟的关键期;

32、8岁左右是儿童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形成萌芽的关键期;

33、9岁左右是儿童初级哲学思维产生的关键期;

34、8——16岁是力量和耐力增长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51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