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大作业任一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魔术铺   2023-03-29 11:17:18   1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大作业任一问题,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10电大秋季开放英语(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作业1 1-4章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P16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P18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P18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P34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P59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P39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   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   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P45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③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②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③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   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 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 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 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 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 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P129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又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   P195         

10、元认知策略   P191

二、简答题:

1、 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三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     P251

4.个别化教学:     P259

5.课堂评价:       P263

6.课堂气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P314—315

10.教学设计: 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P220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        P233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          P238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      P247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P253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P278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P285-287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P290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P316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B)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学习             P260     4、成长记录袋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点。   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P32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P321

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形考任务完成了为什么形考分数为零?

国家开放大学的行考成绩,只有客观题才会及时有分数,如果有主观题,那么需要老师批阅后,才会显示行考成绩。

只要做了,就不用担心行考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

客观题部分: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 A )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 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 B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D )

A.立即实现 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D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A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D )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B )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

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C )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 A )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11.(B )是培养优而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2.( A )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A.智力 B.智商 C.想象 D.能力

13.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B )。

A.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14.(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15.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D )。

A.直接刺激 词的反应 B.词的刺激 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 直接反应 D.词的刺激 词的反应

主观题部分:

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大作业任一问题和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s://www.moshupu.com/post/2493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或隐私,请联系QQ:1765130767。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评论已关闭!